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300万个品牌消失,一不小心轮到你
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按平均每个企业3个品牌计,一年就有300万个品牌消失,1分钟就有6个品牌不见了。8000多万大大小小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换句话说,中国有超过98%的品牌成立不到十年就会走向死亡。那么,你该如何避免下面的悲剧在你的企业发生呢?下图就是铁证:
Why? 因为这些掌舵者,他们在MBA总裁班里只是表面学到了特劳特的定位、米勒的心智、瑞夫斯的USP、以及科特勒的4PS......
从德鲁克哪里学了商业模式、打工皇帝哪里学来“打包”上市、点子大王叶茂中哪里学来的央视标王......他们就是没有时间深度研究西方奢侈品品牌成长密码,没有解剖到底什么是品牌?
那么,到底什么是品牌呢?
很多老板开厂开公司十几、几十年,你问他什么是品牌,他真的答不出来......以至于导致很多品牌活得十分艰难,甚至倒闭关门。为什么呢?因为做到一定阶段,他不知道带领消费者怎么走了,比如初级阶段柳州螺蛳粉的螺霸王、好欢螺、柳江人家、味之坊、佳味螺等螺蛳粉品牌,中级阶段的老干妈、万达集团、恒大地产,摊上事的阿里巴巴、美团、滴滴打车......,为什么?道理说这些蒸蒸日上的财团人才济济,怎么就找不出一条像西方一线品牌那样稳稳当当活几百年,而且消费者还排队购买?因为他们没有通透品牌真谛.....。
柳州螺蛳粉企业现阶段应该怎么走?
你的企业又如何做复购率?
如何堆积品牌资产?
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取消国王的专卖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萌芽......。
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受行会约束的城市手工业生产则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将统购的原材料分发给有手艺的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这样的经营者被成为“包买商”,农户所得的报酬就是工资,包买商和农户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但是,农户使用的是自己的生产工具,且在自己家中生产,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得到了井喷式发展。
自那时候起,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多一线奢侈品品牌,包括吃、喝、穿、用、戴:
吃的 1830年意大利比萨 1869年美国亨氏食品 1872年荷兰联合利华集团 1865年美国嘉吉公司 喝的 1724年法国人头马 1765年法国轩尼诗 1867年苏格兰威士忌 1867年瑞士雀巢 穿的 1880年梦特娇Montagut 1850年法国爱马仕 1880年英国巴宝莉 1898年英国古琦 1853年美国李维斯 1889年美国Lee(李)牌
用的 1854年法国路易·威登LV 1893年英国登喜路Dunhill 1837年美国宝洁 1709年德国古龙香水 戴的 1839年瑞士百达翡丽手表 1775年瑞士江诗丹顿手表 1875年瑞士爱彼手表 1847年法国卡地亚钻戒 1858年法国宝诗龙钻戒 1895年奥地利施华洛世奇钻戒
大家看看,都是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产生的世界性品牌。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有这么多一线品牌?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品牌,更不用说一线品牌?
1640年的中国,是明末清初朝代,是典型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农耕社会;清王朝覆灭到1949年的军阀民国,是半封建半殖民社会;1949年到1978年是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社会,吃饭用粮票,做衣服用布票,买缝纫机、自行车都是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到1996年VIS从日本引进中国,直至现在,西方国家至今还没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哪来的几百年一线品牌?
屈指可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线品牌:
古巴的雪茄、朗姆酒、 Cubita咖啡 越南的穿山甲、白虎膏 朝鲜的高丽参 前苏联的伏特加 中国的茅台、五粮液、丝绸、茶叶
这些都是国家的行政品牌。
这就是百年品牌滋长的土壤——完全市场经济,所以啊,你要把你的品牌放在完全市场竞争的土壤里,而不是放在人脉和行政里,更不能因为贪小便宜赚一些小小的快钱,而影响了你的百年品牌战略…以免你的品牌就会像爱多DVD、汾煌可乐、太太口服液等品牌一样,很快香消玉殒,走不远.....。
第一、跨历史时间沉淀,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几十年时间原来响当当的品牌,比如爱多、蒂花之秀、大宝sod蜜、步步高、盼盼防盗门、非常可乐、三株口服液等等都不见了。
第二、跨完全市场锤炼,大家都知道,那些靠行政起来的品牌,比如三鹿奶粉、飞虎牌汽车、熊猫电视、永久牌自行车、波导手机等等都经不起市场经济的磨练。
第三、跨代际思想更替,西方很多奢侈品品牌经历几十代人,像LV包的“贵族气质”,曾奶奶买、奶奶买、女儿买、孙女买,曾孙女买......轻松跨过代际思想更替,经久不衰。
第四、跨高新技术打击,诺基亚手机大家还知道吧,当时绝对的一哥,乔布斯一个触屏技术,剿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品牌。在 80年代洗头只有海鸥和蜂花洗发水,剩下的就用香皂、洗头膏和茶枯了;头皮屑很多,1986年联合利华、宝洁进入中国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化工洗发水强力覆盖海鸥品牌。
成为百年乃至千年品牌的欧洲秘方——“品牌意识形态”
世界一线顶级品牌,它们的核心价值,绝大多数都使用了勾魂摄魄的修辞手法来俘获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心智,从而达到源源不断的奢侈复购率。这些品牌之所以誉满全球、深入人心,不仅和它们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质紧密相连,也跟它们对品牌核心价值精益求精的修辞润色难舍难分。
比喻手法,比如:
娇兰——一朵永不衰落的娇艳之花
酩悦香槟——上帝欢愉之水
麝香猫咖啡——咖啡杯中的黄金
毕扬——无法仿造的液体钻石
哈雷戴维森——穿越时空的自由之剑
雷神——用蓝天谱曲﹑用舒适作词的飞翔乐章
阿玛尼——最优雅的裁缝
劳斯莱斯——车中贵族、四轮皇者,
迪奥——时尚帝国
沃里——贵族们的海上行宫
江诗丹顿——时间的艺术家
安娜苏——游走于复古与奢华之间的精灵
芝华士——骑士英雄的终生伴侣
罗密欧——热血青年的梦中情人
王薇薇——美丽新娘的梦
等等,都是利用华丽的比喻手法达到了品牌精神境界的升华;娇兰美肤品牌,就选择娇艳和优雅的“花”来比喻爱美女性的美丽和浪漫,又用“永不衰落”这个令万千女性心驰神往的至高梦想加以修饰,不动声色间流露出维纳斯一般永恒的温婉气息,不禁让全球爱美女士怦然心动......。
比拟手法,比如:
蒂芙尼——见证你生命中每个重要时刻 兰博基尼——用速度征服世界 圣罗兰——凌驾于时尚之上 浪琴——用优雅征服一切
衬托和反衬手法,比如:
梵克雅宝——王公贵族青睐的珠宝 百夫长黑金卡——首富信用卡 丹纳曼——皇家雪茄 酋长宫殿——仅为国王而建的奢华酒店
菲拉格慕——王孙贵族的仙履奇缘 玛莎拉蒂——优雅传说 法拉帝——游艇中的奔驰 博思浩斯——公路上的“航空母舰” 反衬:
宝诗龙——不为中产阶级而存在 悍马——道路的尽头是悍马的起点
夸张手法,比如:
路易威登——贵族气质 杰尼亚——男人的权威 奥迪——以四环带动世界 人头马——酒中之王、干邑之最 克莱夫基斯汀——香水界的终极诱惑 宝马——完美汽车的最佳代表 布莱奥尼——最佳定制西装的代表品牌
还有用典手法,如范思哲——致命吸引力,等等。由于广告语的长度和语言使用习惯,排比、对偶、仿词、双关、拈连等中国传统修辞手法在世界顶级奢侈品广告语中还未出现,这些中华魁宝留等我们伟大的民族品牌使用,比如:华为、格力电器、美的、茅台、五粮液、海天酱油、一汽集团、中粮、联想、TCL、潍才动力、五菱汽车、柳工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蒙牛、伊利、玖龙纸业、格兰仕等等
那些用市场细分和产品功能所做出来的广告语、口号,是非常危险的,做不到百年品牌,比如:
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
天地一号——第五道菜
汇源果汁——不加糖,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剂
茅台——国酒茅台,香飘世界百年
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海尔——要静音,就选海尔直驱
鲁花——鲁花5S压榨花生油
等等,这些品牌(广告语、口号),是不能做到跨越代际更替等品牌四跨,更不要说成为千年品牌了
。
那么,到底什么是品牌呢?
很多老板认为,注册商标,设计个LOGO就是品牌;我不这样认为,那只是一个名字,只是一个称呼罢了,如果那样就是品牌,老板们一天可以生产很多个品牌。
20年广州品牌策划的我遇到很多行业大咖拷问:
西南王科而士品牌皮鞋冷总:如何把品牌与产品、营销和消费者贯穿一起? 家纺一线品牌远梦陈副总:我们想花钱(做品牌),但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 天地一号陈总:如何把区域性品牌变成全国性牌? 欧琳橱柜徐总:我们很重视品牌,但应该从何入手,宣传点在哪里? 我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起琢磨:这些事关品牌大局的拷问,能不能用一个词?一句话?就能清晰地给他们解答出来呢……。
美国营销学会: 把识别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称为品牌。 奥美广告大卫·奥格威: 认为品牌是它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 上海财经大学王蒙蒙: 品牌就是它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契约。 台湾营销专家陈伟航: 认为品牌会渗透人心,因而形成不可泯灭的无形资产。
16世纪开启的众多欧洲奢侈品品牌告诉我们——品牌就是它的核心价值已经变成可传承的社会流行! 正如路易威登LV包包的贵族气质一样,奶奶最爱、妈妈喜欢、女儿宁愿挤半年公交省钱也要买一个;300年来,跨过几代人,一如既往,经久不衰……。
以上是大标题清单,企业发展阶段、品类、产品、策略不同,有不同调整
|